NEWS AND INFORMATION

新闻中心
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社会责任 >> 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四个维度
详细内容

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四个维度

  坚持目标导向,提高数字技能★。目标是行动的先导,要以掌握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为目标,充分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与活力。一方面,深入学习数字知识★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大数字技术理论知识培训力度,支持与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与掌握人工智能★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概念、特点及其应用领域,扩展数字技术知识面,尽快建立数字技术知识图谱和理论框架★。另一方面★,系统掌握数字技能。完善数字技能培训课程体系,广泛普及数字技术工具和平台使用方法,全面提升教师数字技能水平。优化与推广数字项目实践★,推动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应用经验,提升数字技术实践能力★。加强与数字技术领域专家的深入交流,加强在技术论坛、技术社交平台等数字技术社区中的资讯获取与案例分享★,深入了解数字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★,系统掌握数字教育必备技能★。

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大力发展数字教育★。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,构建教育现代化发展新格局的“动力引擎”。教师作为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撑力量,也是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核心要素。这就需要全面加强教师这一“关键群体★”的数字素养和能力建设,更好地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★,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
  坚持实践导向,推进数字应用。实践是检验教师数字能力最好的试金石。一要以数字化赋能教学设计与评价★。从教学设计来看,要融合运用虚拟实验、多媒体展示等数字技术资源与手段★,多维度多层次设计数字化教学活动,让学生在虚拟教学场景中获得更加直观与生动的学习体验。从教学评价来看,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,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成绩、学习进展、学习习惯等数据信息,对学生进行更为丰富立体科学的综合评价。二要以数字化升级教学组织与管理。有效整合线上线下学习平台资源,创设混合式、多样化学习环境★,升级打造更为立体的教学课堂★,丰富学习体验,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全面互动和广泛交流★,推动教育教学体系更加智能化★、现代化。三要以数字化打造协同育人体系。重点完善家校互动数字平台的建设与运行,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数据共享、即时沟通与深入互动,真正促进家校协同关注学生学业发展和全面成长。

  坚持问题导向★,强化数字意识★。提升教师数字意识不是抽象的口号★,首先要落实到思想观念短板与问题的解决上。一要把提升数字素养作为加强教师自身建设的重要课题★,让数字意识在思想深处扎根。动态关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前沿,深刻认识与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大势★,以及对教育领域带来的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和变革,及时更新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的价值认知★,让教学理念、方法等时刻紧跟数字化转型步伐。二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,用数字化思维武装头脑,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★,不断提高数字素养,不断树牢数字化发展理念,不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的自我提升。三要扛起数字化改革的使命担当,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,在挑战面前意志坚定★,牢牢抓住数字化转型这个总牵引★,激发拼搏实干精气神★,乘势而上推动数字教育开拓新境界。

  坚持价值导向,担负数字责任★。教师要主动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,更加积极地引导数字应用方向,让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学生、造福社会。一方面★,强化法治与道德责任。要系统学习《数据安全法》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,严格遵守数字社会法律与道德规范,更加合理合法合规使用数字教育产品和服务。重点加强数字社会责任教育★,引导广大学生正确使用数字技术★,教育学生在创作和使用数字资料时遵守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定,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。另一方面★,提升数字安全保护能力。自觉增强数字教育安全责任意识,包括学生★、家长等相关数据的安全收集、存储★、传输和使用★,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和数据滥用等★。探索建立数字网络安全防护体系,加强数字教育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,定期维护与及时更新网络设备的安全防护软件系统★,时刻警惕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★,及早发现与处置数字教育安全风险与网络威胁,共同筑牢学校数字安全防线★。